更多服务
人工智能医生正式看病了!
作者:上官新闻 来源:网易新闻8.17 日期:2019-08-18 浏览

 摘要:人工智能医生有助于定量化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及影像表现,提高医疗质量均等性。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,目前人工智能医生诊断特异性已经达95%。

  

  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有了全新里程碑:今天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推出的全国首家 “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”正式向公众开放,这也是我国医学家在探索脑疾病人工智能(AI)的临床应用方面迈出第一步。

  人工智能医生如何看病?专家介绍,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能帮助神经科医生从步态、语言、认知功能以及影像学表现几个方面全面评估病人的脑功能,由此成为智慧医疗创新的全新尝试。

  这一创新的智能门诊设在医院20号楼8楼,患者到“智能门诊”就诊,仅需挂一个智能门诊专病号,就诊时可同时接受专科医生和免费的“人工智能医生”诊疗。

  

  所谓“人工智能医生”,是集合了深度摄像头、智能化认知评估、语言评估、以及影像处理模块的“机器医生”,这个“医生”通过自动获取分析病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、读取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语音,分析言语复述情况,以判断出是否存在脑功能障碍,同时还能对影像学的结果进行智能化判读。

  专家举例,以“腔隙性脑梗塞”或者“缺血灶”的诊断为例,许多老年患者经常会在做完CT或者磁共振的报告上看到这样的诊断。这一病变严不严重,会对患者有什么影响呢?人工智能医生自带的智能影像系统,能准确迅速地得出病灶的体积、所在的位置,并且判断严重程度,从而帮助医生做出诊疗判断。

  对于许多脑部病灶、特征性的影像表现、随访判断变化程度,用人眼观察和评估有很大不确定性,人工智能还可通过对数十万的数据影像进行分析学习,定位标记病灶。专家介绍,在人工智能医生的帮助下,通过智能化定量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及辅助检查解读,医生可缩短评估时间和减少个体间的评估差异,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人工智能临床决策,在疾病早期起到积极预防、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的作用。

 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汪昕教授表示,人工智能医生有助于定量化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及影像表现,提高医疗质量均等性。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,目前人工智能医生诊断特异性已经达95%。随着技术进步,人工智能医生将不断提高智能化方案,更好为病人服务。

转载自网易新闻: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